第(3/3)页 同时,也并非要一下取消科举,而是会留下十年乃至二十年的缓冲期。 在此期间,朝廷已经会按期举办科举——新教育体系下的中学生可以参加乡试,同时拥有秀才、举人功名者,也可以报名参加中学毕业考试以进入大学。” 听了朱媺娖这一番话,礼部众官员不禁面面相觑,一时还是有些难以接受。 见此,朱媺娖便道:“诸位可以好好想一想,议一议。” 于是十几名礼部官员就当场讨论起来。 “相较于以前的官学,这套新教育体系有何不同?或者说有何优秀之处?” “这还不明白吗?陛下决意以新教育体系推行新学,而非像以往那样,让官学只教授儒学。” “那为何不直接让官学教授新学呢?” “你这问题可就有点没头脑了——官学如何会让读书人每日按时上课读书?如何会让诸科教师完全依照教材教课? 反过来讲,倘若官学完全按照这一套来,那它还是官学吗?和这白皮册中所言的小学、中学又有何区别?” “···” 作为礼部官员,上至黄道周这位礼部尚书,下至主事级别的官员,都知道朱媺娖有意推广自然科学等新学。 而这套新教育体系显然是为推广新学服务的。 所以,除非大明不准备推广新学,依旧抱着儒学为尊不放,否则改用新教育体系便势在必行。 毕竟老一套的教育体系也就只能教授下儒学,根本适应不了多学科的教学工作。 于是,经过一番讨论后,众礼部官员渐渐安静下来,随即黄道周作为礼部尚书,直接起身拱手表态,“陛下,臣等以为新教育体系可行!” “善。”朱媺娖露出了微笑。 这些礼部官员没跟她犟着,不枉她和郝光明费心费力地弄出了《大明教育发展规划初稿》这本白皮书啊。 /130/130845/31385750.html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