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一部分学生走向社会,进入新的人生阶段 一部分学生将升为研究生,继续进行深造。 在毕业论文的分数出来之后,陆知瑶向徐佑汇报了自己的成绩。 【路之遥:答辩终于结束啦】 【徐佑:怎么样,还顺利吗?】 【路之遥:过程没有那么顺利,但结果还是好的】 【徐佑:那就好。具体怎么回事,展开说说?】 接下来,陆知瑶向徐佑描述了一下,自己答辩过程中的经历。 正如他们预料之中的,当陆知瑶结束了对自己论文内容的讲解之后。 大部分的老师,是处于比较懵的状态。 因为整个论文的主题,并不只是哲学,而是哲学与物理学的联系。 其中涉及到的专业知识,也不仅仅是点到为止,而是非常的硬核。 这些哲学系的老师,甚至不知道该对陆知瑶的论文,提出一些什么问题。 好在,其中的一位老师,本科学的是物理专业,对于陆知瑶论文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有一些了解的。 在这位老师的提问下,答辩过程才顺利的进行了下去。 而在之后的评分过程中,几位老师也没有马上达成统一的意见。 他们不能因为不懂陆知瑶论文中专业的内容,而轻易给出低分。 而哲学本身,并没有任何的限制。 即使在陆知瑶的论文中,有那么多专业的物理知识。 这也并不算不符合“哲学”的中心。 因为这些老师们,无法马上给陆知瑶的论文打出客观的分数。 他们并没有在答辩的过程中直接给分,而是在答辩结束之后,找到更多相关的专业老师,征求一些更专业的意见。 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 这些物理专业的老师,也对陆知瑶论文中的内容,给出了高度的认可。 陆知瑶论文中提出的种种理论,更是让他们有种颠覆认知的感觉。 最终,在多位专家的一致同意下,陆知瑶的这篇论文,得到了全专业最高的分数,毫无疑问的被评为了优秀论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