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很难得到理想中的结果。 但有了脑机接口之后,徐佑可以随时与计算机进行信息的交互。 这让徐佑的计算效率,变得非常的高效。 “嗯……终于得到一组正向的叠加数据了!” 因为磁场的计算是矢量计算,叠加之后的结果,可能会比原磁场更小。 更何况,内部的磁场还是一个动态的磁场。 想要让原磁场一直保持被加强的状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个正向的结果,意味着内外磁场叠加这个思路是可行的。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徐佑又用同样的方式,反复计算了大量的数据。 通过对装置内部结构的优化,徐佑找到了一种最佳的磁场叠加方式。 可以让加强后的“东日”装置,拥有远比之前更强大的磁约束能力。 通过详细的模拟,加强后的“东日”装置,不仅可以实现更长时间的连续放电,同时也可以拥有更强的放电功率。 一旦新装置建成,实现真正商业化的可控核聚变,很可能不再是梦想了。 “常温超导,可控核聚变,量子计算机……时代真的要不同了啊!” 想到这些曾经只存在与幻想中的技术,已经逐渐成为现实,徐佑不禁心潮澎湃。 新一代的技术革命,或许已经在悄然之中到来了。 当人类掌握了常温超导或是可控核聚变技术,能源危机将再也不会存在。 徐佑不知道,解决了能源的问题,世界是会变得和平,还是会出现什么新的危机。 但不管怎样,科技的进步都是文明发展所必经的历程。 为了让自己对新一代“东日”装置的设计,显得更加有说服力。 徐佑将这个成果认真的整理了一番,并舍去了“大脑仿真模拟”、“脑机接口”这些过程。 要不然,那些专家可能会有把徐佑的大脑切片,查看一下徐佑大脑结构的想法。 将项目组成员召集到一起后,徐佑介绍起了自己新的设计构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