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经过数天的计算之后。 海岛人工智能已经得出了大量的计算结果。 徐佑迫不及待的打开软件界面,浏览着海岛人工智能得到的答案。 “99.6分?” 徐佑最先注意到的,就是海岛人工智能得出的最高分的一种超导物质。 而当徐佑仔细的查看着,海岛人工智能计算出来的详细结果之后。 徐佑也不禁惊讶得长大了嘴巴。 “0.1013mpa的情况下……超导临界温度,达到了258k?” 对于258k这个超导临界温度,徐佑倒没有特别的意外。 因为在实验中,如果压强足够高的话,实验组已经将物质的超导临界温度,做到了300k以上。 只是,这样的超高压实现的难度太大,目前为止还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 但这个计算结果,最大的亮点不在于超导临界温度,而在于压强。 0.1013mpa,便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标准大气压。 如果海岛人工智能的计算无误的话。 这可以说,就是一个常压下接近常温的超导体了! 热力学温度下的258k,大约相当于摄氏温度下的零下15摄氏度。 在北方的冬天,这样的温度几乎就是室外温度了。 即使相比严格意义下的常温,零下15摄氏度的温度依然要低了一些。 可维持低温所需的成本,已经会非常低了。 这样的温度,甚至家用冰箱的冷冻室就可以达到。 感到兴奋的同时,徐佑依然努力让自己保持冷静。 首先,这才是海岛人工智能刚刚进行超导材料的计算,准确度还不得而知。 其次,就算计算没有问题,这种材料能否被制备出来,还是一个未知数。 “还是先从材料的制备问题开始吧。” 在材料没有制备出来之前,肯定是无法验证海岛人工智能的计算是否准确的。 但当徐佑仔细查看这些材料的分子结构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