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英德俄各国反响-《狂野北美1846》


    第(3/3)页

    如今在许多重大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上,英国已经少不了唐国默契配合,无端端的将两国关系搞糟了,那又何必呢?

    这不代表英国真的就放心大唐,实际上在英国有一股极其强大的保守势力,总是在各种场合提及“东方威胁”以及新近热门的“黄祸论”,这在英国政坛极有市场。

    只能看做为了更重大的双边利益,英国人有意淡化了这种激进言论,实则内心警惕不减,媒体舆论经常扭曲抹黑大唐的形象就是鲜明的例子。

    在英国和欧洲媒体选择性的报道下,,至今有绝大部分的英国人和欧洲人不知道大唐帝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不知道大唐帝国煤、铁、钢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不知道大唐占据了世界石油化工贸易的9成以上,为世界粮食市场提供了三分之二进口货源,是世界最主要的肉类,谷物和农产品生产大国。

    大唐帝国不是经济总量世界第一吗?

    那么就决口不提经济总量,重点报道人均收入英国是大唐的一倍,所以英国人更富裕,盎格鲁-萨克逊人更优秀,满满的优越感。

    种种表现,透露出浓浓的小家子气味道。

    话说回来

    大唐帝国皇帝看似真诚的态度背后,也并不是那么简单。

    若英国前首相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勋爵欣然受邀,率领英国政界代表团访问大唐及南北美各国,那么皇帝陛下不介意亲自出手,让他来得却回不去了。

    所以在笑容和真诚的要求背后隐含杀机,就像五六十年代对大唐报有强烈敌视态度前首相坦普尔首相与英殖民地部大臣伊格,就神不知鬼不觉的被格毙了。

    时至今日

    都无人发觉其中的蹊跷,也许这一历史隐秘将永远的深埋于历史长河中,不会有人看出异样来。

    兴许有人质疑这样做有用吗?

    对大唐的强硬派可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伦敦政坛相当大一部分势力。在自由党和保守党都很有市场。

    回答是有用的,出手秘密格毙英国前首相坦普尔及其亲密盟友伊格之后,从1863年~1878年这15年间,英唐关系发展一直顺风顺水。

    虽有少许波折,但在大唐皇帝李察因势利导之下,总算有惊无险的度过。

    换个思维来看

    即便英国依然是对唐强硬派获得竞选胜利,难道还会比威廉-格尔特-尤莱斯顿勋爵今后连续担任三届英国首相,执掌英国最高权柄长达十几年时间更坏的局面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本章完)


    第(3/3)页